http://neimenggu.hteacher.net 2024-07-11 17:59 內蒙古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初中音樂組的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雷鳴電閃波爾卡》,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雷鳴電閃波爾卡》是初中音樂教材第14冊第5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奧地利作曲家小約翰·施特勞斯的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爾卡舞曲之一,作于1868年初狂歡節(jié)期間,同年2月16日首演,獻給藝術家協(xié)會。在樂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貫的表現(xiàn)手法,在不間斷地重復二拍子波爾卡節(jié)奏的基礎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遠處的雷聲響起,利用镲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點,模仿雷雨和閃電,形象生動地描繪出大自然中的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場面。
二、說學情
音樂教育應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師生共同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要以興趣愛好為學習的基本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感受、體驗音樂的內容和情緒,從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中體驗其音樂情緒及音樂風格,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能夠用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音樂欣賞活動。
三、說目標
1.通過聆聽《雷鳴電閃波爾卡》,感受打擊樂器在塑造音樂形象,體驗其音樂情緒及音樂風格,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了解曲式結構,認識波爾卡這種舞曲體裁,及其作者“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
3.能夠用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音樂欣賞活動與舞曲音樂及其相關文化感興趣。
四、說重點難點
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感受打擊樂器在塑造音樂形象上的作用,體驗其音樂情緒及音樂風格。
五、說教法
首先運用談話法、講授法、討論法來讓學生了解、熟悉作品的曲式結構、音樂情緒與其相關的知識,并運用學生實踐和參與的教學法來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波爾卡這一舞曲體裁。使學生喜愛舞曲音樂,并能積極的參與到音樂欣賞活動中來。
六、說過程
一、導入
師:氣候是多變的,它以許多不同的天氣情況來體現(xiàn),有晴空萬里、陽光普照,也有烏云密布、雷鳴電閃?,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一段音樂,感受一下音樂是怎樣來表現(xiàn)天氣的,并請同學們來說說這段音樂描繪的是怎樣的天氣?(播放音樂)
師:很好,確實是“雷鳴電閃”。
接著讓我們再來聽一遍,這次要讓同學們來判斷一下音樂中是用什么聲音或者說是用什么樂器來表現(xiàn)雷鳴電閃的?(播放音樂)
師:大家都聽得很仔細,都聽出了是鼓和镲?,F(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表現(xiàn)雷鳴與電閃的鼓與镲。(出示鼓與镲的圖片,分別介紹定音鼓、小軍鼓、大軍鼓、大镲、吊镲)
師: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欣賞這個用鼓與镲來表現(xiàn)雷鳴電閃的音樂作品《雷鳴電閃波爾卡》(揭示課題)
二、新課教授
1.波爾卡介紹
師:剛才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作品的雷鳴電閃,那么何為“波爾卡”呢?請同學們一起來朗讀一下“波爾卡”的介紹。
波爾卡是19世紀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亞的一種鄉(xiāng)村舞蹈。19世紀40年代在歐洲廣為流傳,他是一種快速適中的二拍子舞曲。
2.初聽全曲
師:接著,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整首樂曲。欣賞的時候請同學們來給這首樂曲分一下段,看一下這個作品可以分成幾個大樂段。(播放音樂)
師:作品一共分成3個樂段,分別是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再加上作品的“引子”與“尾聲”。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云云
公眾號
視頻號
小紅書
京ICP備16044424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